[汽车之家车系历史] 本田的都市时尚座驾CITY最早是在1996年问世的,至今已发展至。该车早在2003年就被引入到我国市场,在广州本田(2009年更名为广汽本田)实现国产,当时定名为飞度(Fit Saloon),2006年改款后变为思迪。2008年,换代国产CITY再次更名为锋范。2015年第三季度,全新一代锋范即将与国内消费者见面,新车上市之前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本田CITY的历史。
在上世纪70年代初,汽车发动机技术还是在化油器+分电器,连三元催化器都没有的时代,本田开创性的研发出了CVCC低公害发动机,以纯机械的方式实现了分层燃烧+稀薄燃烧。1975年,本田将CVCC发动机率先配备在了第一代Civic上,其突出的经济性和实用性迎合了市场需求,因此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。第一代Civic的成功也使涉足汽车制造领域仅10余年的本田,在世界汽车舞台上崭露头角。
1976年,本田在第一代Civic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定位更高的Accord车型(本田雅阁车系历史回顾),该车外形有着浓郁的美式风格,加之更为宽敞的空间和采用CVCC技术的环保发动机,Accord一经推出便在市场上掀起了热潮。1978年,本田又推出了一款名为Prelude的车型,该车作为Accord的轿跑版,造型上更加动感、时尚,市场表现同样不俗。1979年,Civic进行了换代,第二代Civic的定位有所提高,车身尺寸也明显增大。
另一方面,由于日本政府在上世纪70年代初出台了一系列限制kei car发展的政策,导致本田、等汽车厂商纷纷退出kei car市场,kei car的销量也从1970年的75万辆/年锐减到1975年的15万辆/年。第二代Civic定位的提高加之本田kei car的停产,导致本田在70年代末时缺少一款入门级产品。为了弥补市场空缺,本田在80年代初推出了一款全新的两厢小车并取名叫作CITY(以下简称“两厢CITY”)。
在此前的本田Fit车系历史中,我们曾向大家介绍过“两厢CITY”的历史,以及1996年问世的第一代三厢CITY的来历、2003年第二代三厢CITY被引入国产的情况等(点击阅读:本田飞度车系历史回顾)。之所以在那篇文章中用将近一半的篇幅铺垫了大量有关本田CITY的信息,是因为CITY与Fit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传承关系。在此,我们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两车的关系,以方便大家更直观的理解。
第一代两厢CITY于1981年问世,当时它是本田旗下身材最小的车型,其采用了“Tall boy”的独特设计理念,拥有短而高的车身比例。第一代两厢CITY曾风靡一时,直到1986年被新一代车型所取代。
第二代两厢CITY完全摒弃了“Tall boy”的属性,采用了与同时期本田旗下车型相同的“Crouching form”家族风格,车身变得低而宽,犹如缩小版的Civic。不过,第二代两厢CITY的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,在1994年停产后,本田做出暂时封存CITY车系的决定。
之后两年,本田没有任何一款产品能填补第二代两厢CITY退市后的市场空缺,直到1996年,本田推出了两款全新车型:一款是全球车型Logo、另一款是为东南亚市场打造的廉价车型CITY。
两厢车Logo可以看作是第一代、第二代两厢CITY的延续,不过本田Logo由于外形平庸、缺乏驾驶乐趣等原因,而未能摆脱第二代两厢CITY的销量阴影,进入新世纪后不久便停止了生产,同时车系名称Logo也遭到弃用。
在总结了之前的失败教训后,本田重整旗鼓于2001年再次推出全新车型Fit。本田原本打算用Fitta来命名Logo的换代车型,但在一些北欧国家的语言中,Fitta是女性生殖器的俚语,因此本田将车名缩短成Fit。这就意味着,第一代、第二代两厢CITY其实是Logo、Fit的鼻祖。
而新CITY虽然沿用了CITY的名字,但它实际上与两厢CITY并没有太多联系,而是在Civic(1987年问世)平台上打造的一款三厢车。2002年,本田CITY也迎来了换代,不过第二代CITY不再与Civic同平台,而是变成了出自第一代Fit平台的三厢车。2003年,第二代CITY被广州本田(2009年更名为广汽本田)引入国产,当时定名为飞度(Fit Saloon),2006年改款后中文名变为思迪。虽然第二代CITY在2008年就已经停产,但2011年广汽本田自主品牌理念(EVERUS)又基于第二代CITY打造出了理念S1,并一直生产至今。
第三代CITY于2008年推出,其是基于第二代Fit(2007年问世)平台打造的三厢车,国产版定名锋范,目前国产在售的便是第三代CITY。2013年,Fit和CITY都进行了换代,与前两代车型的衍生关系类似,CITY是基于第三代Fit平台打造的三厢车。虽然CITY在海外市场已经上市一年多时间,但国产版却迟迟未能与消费者见面。据最新消息显示,国产全新锋范将于7月28日公布预售价,并将在8月底上市。
综上所述,CITY最初的定位是本田的入门级两厢车,但在第二代两厢CITY停产后,本田又给新推出的入门级三厢车同样起了CITY的名字。从1996年起,CITY变成了本田的入门级三厢车,其中第一代CITY基于本田Civic平台打造,第二代至CITY都是基于本田Fit平台打造。
前文我们已经提到过,在1996年时,本田将第二代两厢CITY的继任车型定名为Logo,同时将CITY的名字赋予给了泰国本田投产的一款全新车型。第一代本田CITY的内部代号为SX8,其是基于老旧的Civic平台(Civic生产年份:1987年-1991年、第五代Civic生产年份:1991年-1995年、第六代Civic生产年份:1995年-2000年)打造的三厢轿车。
第一代CITY虽然出自本田老旧的车型平台,但好处是技术成熟、成本低廉,符合其作为亚洲发展中国家国民车的定位。第一代本田CITY于1996年4月率先在泰国投产,其70%的零部件采购于当地,到1997年2月,CITY已累计售出14352辆,占泰国45万泰铢(约合8万元人民币)以下车型市场份额的66%。紧随泰国之后,第一代CITY在菲律宾、马来西亚、巴基斯坦、印度等国家纷纷投产,但该车并未被引入到中国。
第一代本田CITY只有三厢轿车一种车身结构,驱动方式为前置前驱,其车身尺寸与Civic的三厢版相差无几,长宽高为4270mm×1690mm×1395mm,轴距为2500mm。不过,第一代本田CITY的外形却经过了重新设计,更符合90年代人们对汽车的审美标准,其整体造型简洁大方,车身比例协调。
前期版本最明显的特征是雾灯位于下进气口位置,车身防擦条、外后视镜、车门拉手等都为黑色。同时,前后保险杠都是由三段拼成的,据介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方便零部件通过航运从日本运到泰国、马来西亚、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,到达目的地之后再进行组装生产。第一代CITY在2000年时进行了中期改款,后期版本在一些国家被称为CITY type Z,新车对前脸和尾灯都进行了重新设计,此外还更换了一体式的前后保险杠。
内饰部分的设计以体现实用性为主,中控台整体为深灰色,布局简洁规整,方向盘采用了两辐式造型,辐条位于4、8点位置。非对称的仪表盘比较独特,燃油表和水温表两个小表盘组成了左侧的半圆,右侧半圆中则只布置了一个时速表表盘。T字区的中控面板设计成倒梯形,横向分成了4层,最上层是一组方形的出风口,第二层为储物格,下面两层则是手动空调和音响系统的操作面板。
动力方面,第一代本田CITY最初搭载的是本田D13B型1.3升直列四缸发动机,最大功率为95马力,传动系统匹配5速手动或4速自动变速箱,0-100km/h加速时间为11.3秒,最高时速可达171km/h。随后又追加了搭载本田D15B型1.5升直列四缸发动机的版本,最大功率为103马力。2001年,本田CITY又推出了搭载1.5升VTEC发动机的版本,最大功率达到115马力。底盘部分,第一代CITY最初采用的是麦弗逊式独立前悬架+演化的麦弗逊式独立后悬架。不过,本田发现第一代CITY的同级别竞争对手几乎没有配备独立后悬架的,因此出于成本考虑,CITY也取消了独立后悬架。
2002年11月,第二代本田CITY在泰国国际汽车博览会上首发亮相,新车不再采用本田Civic的车型平台,而是改用了与第一代Fit相同的本田全球通用小型车平台,但其定位没有改变,仍然是本田的入门级三厢车。
第二代本田CITY同样只有三厢轿车一种车身结构,不过驱动方式除了有前置前驱以外,还增加了前置四驱的版本。车身尺寸方面,前期版本的长宽高为4310mm×1690mm×1485mm,轴距为2450mm;2005年9月,第二代CITY进行了中期改款,后期版本的车长有所增加,车头部分加长了65mm,车尾部分加长了15mm。
第二代CITY采用了与第一代Fit相同的MM设计理。